剧情简介

《长安三万里》还塑造出了李白与高适这两个极为立体的人物形象,既与历史互文,又基本符合受众的审美期待。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的“天花板”,其诗奇幻瑰丽,他是世人眼中超脱于六界之外的谪仙人形象。与以往认知有所出入,片中的李白多了几分“人气”。他心有傲气,会因崔颢的一首《登黄鹤楼》而自愧不如,立志下扬州作好诗;他性子顽劣,会同裴十二盗劫柘枝舞女;他彷徨迷茫,会向孟浩然寻求是否入赘的答案;他甚至会犯错,耽于酒乐而忘却与好友高适的约定。但这种复杂的形象也从侧面突出了李白的矛盾性,他有出世魂,亦有入世心;他望展鸿鹄之志,却无奈只能流连诗酒之间。所以他隐居庐山后才会应永王之求,出山为其作诗。这一情节的设计,将历史上那个既可高唱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的高傲李白与又可低吟“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”的无奈李白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。相较于李白,高适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更偏类型化,他出身低微,口齿不清,非读书之才,但是勤奋刻苦成了他的标签,于是他成长为独当一面、收复长安的武将。在高适的身上,成长弧光熠熠生辉。但是,站在历史长河而观高适,他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人。在片中,他更多被塑造成了中间人的形象。站在长安历史的中间,他是唯一一个看见盛世长安与废墟长安的人;站在诗歌发展的中间,他既与“诗仙”李白交心,又与“诗圣”杜甫交志,是连接唐诗飘逸之姿与唐诗纪实倾向的诗人。事实上,李白与高适既相似又相异,他们在少年得意之时相识,有着对长安的美好向往,却自扬州分别后,走上了各自的道路。造化造物,因缘际会,李白与高适所寻之道不同,所行之事也不同。影片将浪漫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冲突置于前台,再次将出世与入世这一议题悬于二人与观众之间,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:以高适勇退吐蕃的叙事和携《河岳英灵集》而游四海的结局让出世与入世达成和解,即大丈夫自当如李白《侠客行》中写到的一般,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,”既能入世而为又能出世而行。影片中,李白亲言《侠客行》乃依高适形象而作,这也道明李白入世之心。可是时代阴影下,李白的命运早已注定,宿命论说为李白蒙上了悲情,也正是在这种情境下,高适对命运的反抗更显悲壮,对他人的悲悯也更具力量。不同于以男性人物为主的抗美援朝影片,1983年的《战地之星》将主角光环落在女性角色上,以女性广播员白露作为故事主线:她既是志愿军为打心理战而派出的英语广播员,也是美军心中夜夜惦念的“流星小姐”。她的声音好像一曲曲美妙的音乐鼓励着我方志愿军战士,同时也向美军士兵揭示了战争的真实样貌,承担着温情化视角下带有“反战”意味的功能性作用。白露在影片结尾向美军发出叩问:“你们这些幸存者记住吧,这场战争给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,给你们和美国人民带来的又是什么呢?这场错误的战争,难道不值得你们深思吗?”投射了对于美帝国主义发起非正义战争的谴责,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战争带来的生命创伤和毁灭的反思,展现出较为鲜明的人道主义立场。

【|涩五月的相关新闻】 电影《热烈》通过讲述少年追梦的故事,鼓励着每一位观众敢于追逐梦想,也在致敬着生活中能那些为了梦想坚定信念、无悔付出的人们。影片在刻画少年追梦的同时,也描绘了团队、家人的重要性,坚定的热爱是追梦者前行的动力,燃烧的团魂是梦想的希翼,家人的陪伴是前行路上温暖的港湾。“热烈的不是青春,是我们”青春永不散场,梦想终会扬帆起航!

猜你喜欢



Copyright (c) 2018-2023